景点介绍
昌都寺,又称昌都罗尔布寺,座落在距金川县城40多么里的撒瓦脚乡阿拉学村,由绰斯甲土司的亲兄弟郎松拉丈旦贝嘉木参始建于三世纪,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上影响较大,历史悠久,是仅次于皇庙金川广法寺的又一座古老的本波教寺院。 最初,寺庙始建在当地一小海子边的山坡上,以建址的具体方位取名为“海边寺”(藏语“昌都寺”);后又经近十个世纪的发展,该寺的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已完全能对信教群众有求必应,满足他们的信仰要求,正如传说中的如意宝贝一般,在弘法上得心应手。于是,堪称当地四大著名雍中本教喇嘛之一的罗旦宁波大师,按照郎松南卡旺丹的旨意,在原“昌都”二字 后加上了“宝贝”一词,使寺名合写为“海边宝贝寺”,藏语称“昌都罗尔布寺”,简称“昌都寺”。 据一些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昌都寺的本教在木赤达莫宗(地名)木氏家族高僧世系中的孪生郎松拉丈第三十六代和绰斯甲顶头喇嘛三尊在世时,雍中本教的九次第乘和四门五库及大小五明学就已兴盛,教义教规也十分健全,持戒沙弥、比丘和通晓密咒的贤德、获无上圆胜的高僧及行老层出不穷,大小五座殿堂内供奉有泥塑千尊本教始祖辛饶之像和铜塑至 尊、静猛金刚以及珠光宝器装饰的喇嘛灵塔等。尤其是那座名叫“通珠钦波”的印经房,在全士司辖地远近闻名,是当时这一地区唯一能承担印刷的机构,拥有各种佛像和神灵护法的印板及整套本教大藏经《甘珠尔》的印板数万余块,充分显示了昌都寺当时传经弘法的规模和能力。 昌都寺在文革中也未能幸免那场前所未有的劫难,遭到了不同成度的毁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该寺于1984年经政府批准开放,恢复重建。如今的昌都寺,大雄宝殿巍然耸立,金碧辉煌;转经长廊似蟠龙静卧;殿堂内雕梁画栋,彩绘满布,佛祖辛饶、昔拉麦桑和大师昔拉嘉木参三尊慈眉善自身居宝座,金银和珍珠玛瑙 镶嵌的喇嘛灵塔玲珑剔透,各类经典著作陈列有序,灯火通明香烟镣绕,香客不断,已成为金川县撒瓦脚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 昌都寺每年有四次大的佛事活动,农历一月初五,赛唐卡(良美大师之晒佛节);四月十三至十五,讲经灌顶大法会;六月初,念“哑巴经”;十二月十五,金刚大法会、跳神舞。 门票:10元 位置:位于距金川县城40多么里的撒瓦脚乡阿拉学村 该寺所处之地,海拔2000多米,属高半山区,气候温和,山峦叠嶂,每当春天来临,万山啼翠,流水潺潺,湖光山色辉映成趣,历来就是宗教人士静修的好去处。历史上昌都寺是古绰斯甲地区的官庙和专门为士司管理辖区内宗教事务的首脑机关,其最高首领为“郎松”,在土司的政体中等级仅次于土司,系世袭传承,由土司的亲弟兄担任,负责管理分布在以周山乡绰斯甲土司官寨为中心,西面和南面与甘孜接攘,北与壤塘相连,东与马尔康交界,东南与大金毗邻,方圆两万平方公里上的数十座寺庙。据建国初期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集》载,绰斯甲地区有40座寺庙,三个教派(本波教、红教和黄教),共有活佛、喇嘛、扎巴2567人。由于历代士司和郎松都信奉本波教,对其大力扶持,故使本教成为这一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教派,并以昌都守为众庙之首和核心。郎松住昌都寺坐政指挥,各寺院的堪布由他委任,各寺院温布均要轮流吉昌都寺官寨当管家和派扎巴吉昌都寺服役等,特别是一年一度的祈愿大法会, 各寺院都要派员参加,僧人达上千人,规模庞大,甚是隆重。昌都寺的管理,在郎松下分教务和寺庙政务两个系统,按制设要职,以协助郎松管理全土司辖地的宗教事宜。不仅如此,昌都寺的高僧大德还助土司参于外交事务活动,随土司或代表土司上京朝贡,曾受到过朝廷的器重,至今朝廷赏赐的一尊纯银尊胜佛像仍保存寺内。 昌都寺 -咣咣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