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贵州 >贵州特产
贵州特产

贵州特产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四面分别与湖南、广西、云南、四川和重庆毗邻,省会为贵阳市。贵州全省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秀丽古朴、风景如画,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最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著名景点有黄果树瀑布、赤水丹霞、织金洞、红枫湖景区、梵净山、遵义会址等。

贵州特产大全

贵州玉
贵州玉
  •  贵翠,又称贵州玉,产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大厂镇一带,故又名晴隆玉。“红者为翡,绿者为翠”。多与锑矿共生,也有与萤石,矿花共存者。属硬质玉料,硬度6.5―7度。贵翠作为观赏石主要分为三类:一为天然水冲石;二为自然风化石;三则经人工打磨,方显其妙。贵翠以其具有宝玉石的质地,璀璨夺目的光泽和繁富艳丽的色彩组合,成为藏石界追捧的新星。
  • 兴义刷把头
    兴义刷把头
  • 兴义刷把头起始于清同治年间,因其形状如民间所用竹刷把而得名。兴义刷把头形似刷把头,皮薄馅多,鲜香爽口,质地软绵。为贵州省兴义名小吃。
  • 连环砂仁
    连环砂仁
  • 贞丰连环砂仁产于享有“中国砂仁之乡”美誉的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目前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年产量1万余吨,是全国最大的砂仁基地。
  • 侗绣围腰
    侗绣围腰
  • 自纺自染的“侗布”是侗家男女最喜爱的衣料。侗族织的布有粗、细纱之分,用粗纱织成斜纹状的布多用做棉衣里子。用细纱织成的平布分两种,织成套格方形图案的叫"双堂布",织成网纹的布叫"棉给"。"侗布"就是用织好的这两种布经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覆浸染、蒸晒、槌打而成。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侗布”非常珍贵,侗族人民除了自己用外,还作为赠送客人的最佳礼品。 是贵州的特产之一。
  • 瑶族枫脂染
    瑶族枫脂染
  • 枫脂染因以牛油和枫香油混合染而得名,是瑶族世代传承的一种蜡染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 黄平革家蜡染
    黄平革家蜡染
  • 黄平的革家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并使其成为革家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革家妇女以蜡染做主要装饰,她们的头巾、围腰、窗帘、衣服、裙子、旅行包都是蜡染制成,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床单、包袱、书包、桌布等也都使用蜡染;就连背孩子的背带也是染得精巧细致的蜡染,黄平革家蜡染“素有贵州东线旅游一枝花”的美称,长期以来,一直以它素雅大方,富于夸张的艺术形象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眯,黄平革家蜡染的图纹组合主要以线条、几何图形、民族信仰、图腾为主,更多的则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兽,还有就是神话或民间传
  • 黄平苗族银饰
    黄平苗族银饰
  •   进入苗族社会的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 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黄平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 凯里酸汤鱼
    凯里酸汤鱼
  • 酸汤及酸味食品历来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味菜肴,而酸汤所煮的鱼即酸汤鱼更堪称酸味食品的佼佼者。据科学检测:酸汤含多种维生素,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止渴生津,开胃健脾的功能。
  • 榕江米粉
    榕江米粉
  • 榕江米粉是贵州榕江县的特产小吃,米粉做法不难,但是其馅料却十分讲究,有各种吃法,别具特色。凡到榕江的人,如若不吃上一碗“榕江米粉”,可说是虚此一行。
  • 苗家狗肉
    苗家狗肉
  •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作者将狗肉加工成狗肉卷后再涮着吃,口感好,味香浓。但在狗肉祛腥方面下得功夫不够,建议将狗肉用清水漂白,捞出后用葱姜水焯至断生后再用纱布包起来煮。
  • 米豆腐
    米豆腐
  • 米豆腐是湘黔川鄂地区著名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食用时切成小片放入凉水中再捞出,盛入容器后,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等适合个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与汤汁放于米豆腐上即可。
  • 榕江西瓜
    榕江西瓜
  • “榕江西瓜包开”,是贵阳人对榕江西瓜的赞誉,也是消费者赐给榕江西瓜的精典广告词。
  •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乐道旅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