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兴县”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
新年伊始,泰宁连续第19个年头召开首个全县性大会——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围绕“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真正富民强县的幸福产业”的目标任务,加快把旅游产业推向一个更高水平,实现新时代泰宁“旅游兴县”的再启航。
破除观念认识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泰宁的支柱产业,但发展旅游三十年来,旅游业并没有给人们带想象中的富裕,部分泰宁人困惑了,动摇了。
“必须破除落后观念认识,统一思想,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兴县’不动摇。”在旅游产业大会上,泰宁县委书记吕国健掷地有声。
破除“旅游富民而不富财政”的认识。旅游产业是综合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不可估量。从泰宁实际看,2017年旅游总收入36.8亿元,还有旅游消费、投资领域对财税的直接贡献,带动产业和配套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税收等各方面,全县没有哪个企业有这样的效益。目前,泰宁还处在旅游投入比较大的阶段,全县上下要心无旁骛、旗帜鲜明地发展旅游业,尤其是要重点发展民宿旅游和开展全民营销,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和投资对财税的贡献。
破除“泰宁旅游发展条件不够优越”的认识。有些人认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可游玩的时间有限、偏短;没有背靠大城市,区位条件受限。对此,泰宁旅游发展关键要满足当代的、主流的、重点游客群体的需求,把顺应时代、能够体验的旅游产品做好,吸引周边和大城市游客前来。针对淡旺季相对明显的问题,要旺季更努力,淡季不太淡,并充分利用淡季进行旅游设施的修复和人员的休整,为来年旅游做好准备。
破除“发展旅游单纯依靠政府”的认识。发展旅游,政府要引导但不是包办,要主导但不是包揽,对于旅行社的培养和做大做强,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包括相关业态及景区的建设提升,政府要发挥“煤”一样的催化作用,加快推动形成“化学”效应。
当好自身角色
旅游产业的壮大不是靠一个人、一个单位所能做到的,而是要全县上下齐努力,共推动。目前,泰宁全县已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浓厚氛围。
当好“宣传员”。作为泰宁的一分子,宣传泰宁,人人有责。全县干部纷纷主动当好旅游“宣传员”“讲解员”“推销员”,抓住每个机会、利用每个场合,传播泰宁声音。在旅游业界,旅行社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只做地接,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不再守株待兔,坐等游客上门,而是联手促销闯市场。群众则胸怀爱乡之情,利用自己的平台、人脉,向朋友、熟人、亲戚宣传泰宁、推介泰宁。
当好“服务员”。各级各部门不再当旁观者、争做马前卒,而是把服务旅游作为分内之事,自觉在服务旅游中找准位置、发声出力。各部门特别是有管理、执法、审批权限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责任,少讲“不能办”,多想“怎么干”,真正为旅游发展办好事、服好务。
当好“参谋员”。做旅游需要不走寻常路的创意,需要奇思妙想的点子。现在,泰宁的干部群众聚在一起,聊的、说的就是旅游,对于看到好的做法、听到好的项目、想到好的策划,大家互相碰撞、畅谈交流。而旅游部门则广开言路、广纳民智,通过不同途径、渠道,收集旅游“金点子”,集聚众人智慧,托起共同梦想。
推进机制创新
旅游业是泰宁的生命产业,为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该县积极推进“三个创新”,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融合和产业聚集。
创新领导推动机制。县里成立了旅游经济工作、旅游行业管理两个领导小组,除了牵头抓总外,还积极建立“一对一”责任制,由一位处级领导主抓一项重点工作、挂钩一个重点市场,让工作上有所侧重,责任上更加明确,落实上一抓到底。同时,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把服务旅游发展绩效作为评价部门班子、主要领导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传导压力、形成导向、推动落实。
创新综合管理机制。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当前“大产业、小部门”的管理体制弊端逐渐显现。泰宁着眼问题导向,在旅游综合体制改革上下真功、出实招,按照综合产业综合抓的思路,多学习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并立足县域实际,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升旅游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激发旅游发展“活水”。
创新共建共享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环境综合整治、文明氛围营造等工作,一起维护泰宁形象。让利群众,给予本地群众甚至全市群众,在景区门票、节庆赛事中享受更多优惠政策。造福群众,特别是要完善旅游扶贫模式,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性和覆盖面,让群众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