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云南 >大理 >文献楼
文献楼

文献楼

  • 等级: 暂无评级
  • 地址: 暂无
  • 开放时间: 暂无
  • 景点介绍

    大理文献楼在大理古城南门外一公里外,为进入在大理古城的第一个名胜景点。如今的文献楼,于1999年重建。大理为何称之为“文献之邦”呢?这得从历史说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个典故都与大理有关。大理是滇地远古文明的中心,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大理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又是云南设治最早的地区,西汉元封二年,即公无前109年,设叶榆,云南、邪龙等县。叶榆就是今天的大理,当地的大理是个丰腴之地,土地肥美,宜五谷蚕桑,到了南诏国时期,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南诏是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才得以统一六诏的,因此与中原交往比较密切,由于吸收和运用了汉文化,建筑、雕刻、绘画相当出色,誉海中外的崇圣寺三塔,石宝山石窟,剑川木雕,以及著名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等待,都是当时的产物。当时南诏王凤伽异到长安进贡时,带回了唐朝赠给的龟兹乐队。他们与南记的专业乐队相结合,创编了《南诏奉圣乐》,被列为唐代十四部音乐之一。大理国建立后,与中原宁王朝的关系更加密切,贸易频繁。白族文化已经提高到汉族文化的水平,各领城通行汉文,官、商各界竟相买汉文书籍、读汉字、写汉字。雕该、绘画等艺术也有了显著的成就,现存大理地区佛寺中优秀的壁画,大多是大理时代的作品,1180年,描工张胜温画的〈〈大理画卷〉〉又称〈〈张胜温画卷〉〉,被誉为“南天瑰宝。”从南诏国到大理国的五百多年时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后又经过漫长的发展,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优秀,经济富足的一块宝地。清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汉军白旗人偏图,以督标别将身份随云南总督赵良栋征讨吴三桂。因屡建战功,偏图被提升为云南随军总兵。康熙三十年即公元1691年,云南平定,偏图又被提升为云南提督,提督衙门就设在大理古城,偏图在大理为官15年,深感大理的人文兴盛,所以向大清王朝申请了“文献名邦”匾额。这一块匾,如今高悬在文献楼上,斗大的绿字,黑底,苍劲醒目,是提督偏图亲笔所写,清王朝钦赐“文献名邦”匾后,偏图立即在城墙南门不远处选址建起文献楼。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给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文献楼楼上有两对楹联,其中之一为近代大理文人周仁撰写的长联:溯汉唐以还,张叔传经,杜公讲学,硕彦通儒代有人,莫让文献遗风暗消在新潮流外;登楼台而望,鹫岭夕阳,鹤桥小路,熙来攮往咸安业。但愿妙香古国常住于大世界中,这幅时联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大理古国风情。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拂面依依,颇有诗情画意,是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文献楼历史上几毁几修,最近一次是1999年投入巨资进行重建,阳光照耀下,更显得金壁辉煌。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景点印象

  • liangjian1970
    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它矗立在砖石结构门洞上面,雄伟壮丽。
  • 四六儿
    出大理古城南门,往南直行不远,还有一座文献楼,也值得一看喔。
  • 小小小金鱼
    到文献楼是坐 的缆车,觉得很值,山下风光一览无遗,美景尽收眼底。白族人家的白色房子。
  • cherry
     我们把所有的城楼都走遍了,南楼最光彩,东(洱海)西(苍山)楼与五华楼也还算不错,只有北门最冷清,极难找,且由于太晚,没有留下“倩影”。
  • 莫凭阑。
    文献楼里面都是一些展板,介绍大理的风土人情。整个楼就我一个人逛,还有两个保安。最让我意外的就是三楼那里有一尊阿嗟耶观音(是大理特供的观音,称为云南福星呢)像,而且是世人仅有的二十尊之一吧,很珍贵。整个殿都没人,第一次安安静静的点香,上香,跪拜,感到精神愉悦。
  • 过客
    下关至大理路上一座仿古城门楼,距古城南门不远,座4路车路过,瞧瞧就行了。
  • 淡定的王小胆儿
    风景还不错。城墙上可以走上一段。建议晚上去,比较高,夜景可以看一下。
  • zhoult0514
    文献楼可以上去俯瞰大理古城。城门上的大理两字很是苍劲有力。是游客留影的主要场所。
  •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乐道旅途网